最近好多朋友都喜歡去海邊或山上撿石頭當紀念品,但你知道撿石頭禁忌其實不少嗎?台灣民間流傳很多關於撿石頭的忌諱,有些真的會讓人毛毛的。今天就來跟大家分享幾個老一輩常提醒的注意事項,下次看到漂亮石頭想帶回家前,記得先想想這些眉角。
首先最常聽到的就是「有洞的石頭不要撿」,特別是那種天然形成圓形孔洞的。老一輩說這種石頭可能是「鬼眼石」,撿回家容易招來不好的東西。我自己有次在東北角撿到一顆很漂亮的穿孔石,結果當晚就做惡夢,隔天趕緊把它放回原地才沒事。另外像人形石、動物形狀的石頭也要特別小心,這些被認為可能已經有靈體依附。
石頭類型 | 禁忌原因 | 常見地點 |
---|---|---|
穿孔石 | 被視為鬼眼 | 海邊、河床 |
人形石 | 可能有附靈 | 山區、溪谷 |
紅色石頭 | 象徵血光之災 | 火山地區 |
過於光滑 | 可能是骨灰石 | 海蝕平台 |
再來就是撿石頭的時間也有講究,農曆七月最好避免,尤其是傍晚到凌晨這段時間。我阿嬤說這段時間撿的石頭容易帶「好兄弟」回家。另外有些地方的石頭特別不能撿,像墾丁的珊瑚石、太魯閣的大理石,這些都是受保護的自然資源,撿了可能觸法。之前就有遊客在野柳撿石頭被開罰的案例,真的要注意。
最後想提醒大家,如果撿石頭後突然覺得身體不舒服、運勢變差,最好趕快把石頭放回原來的地方。我朋友之前不信邪,從七星潭帶回一顆黑色鵝卵石,結果連續一個月失眠,後來聽勸把石頭還回去,症狀馬上就好了。這些撿石頭禁忌雖然沒有科學根據,但寧可信其有,小心為上啦!
台灣人撿石頭前必知的10大禁忌
最近好多台灣朋友都愛去海邊或溪邊撿石頭,但你知道嗎?撿石頭其實有很多眉角要注意!今天就來跟大家分享「台灣人撿石頭前必知的10大禁忌」,這些都是老一輩流傳下來的經驗談,千萬別鐵齒啊~
首先最重要的一點就是,看到形狀特別像人臉或動物的石頭最好不要亂撿,這種石頭在民間傳說中很容易「有靈」,帶回家可能會招來不好的東西。特別是那種眼睛、嘴巴輪廓很明顯的,老一輩都會說那是「石頭公」在休息,打擾到祂可就不好啦!
再來就是顏色太鮮豔的石頭也要小心,尤其是紅色或血色的。這種石頭在風水上被認為是「帶煞」,撿回家可能會影響家運。我阿公就說過,以前他們村子有人撿了紅色石頭回家,結果家裡接二連三出事,最後趕緊把石頭送回原處才平安。
禁忌事項 | 原因說明 | 注意程度 |
---|---|---|
不撿人形石 | 可能附有靈體 | ️⚠️⚠️⚠️ |
不撿紅色石 | 風水上帶煞氣 | ️⚠️⚠️ |
不從墳墓旁撿 | 容易沖犯陰氣 | ⚠️⚠️⚠️⚠️ |
不撿有裂痕 | 象徵破財運勢 | ️⚠️ |
不撿來路不明 | 可能是祭祀用品 | ⚠️⚠️⚠️ |
另外啊,有些地方的石頭特別不能撿,像是寺廟附近、墳墓旁邊,或是原住民部落的聖地。這些地方的石頭通常都有特殊意義,隨便帶走可能會冒犯當地信仰。我朋友上次去花蓮玩,在太魯閣撿了塊漂亮的石頭,結果當晚就做惡夢,隔天趕緊回去道歉歸還。
最後提醒大家,撿石頭的時候如果突然覺得頭暈、不舒服,或是石頭拿起來特別沉重,那就代表這塊石頭跟你不合,趕快放下離開。這種感覺很玄,但很多常撿石頭的人都有類似經驗,寧可信其有啦!
最近有朋友問我:「為什麼海邊撿石頭要注意農曆七月?」這個問題其實跟台灣民間習俗很有關係。農曆七月是傳統的鬼月,老一輩常說這段時間海邊特別「不乾淨」,尤其是傍晚到凌晨這段「陰氣比較重」的時段。海邊的石頭在民俗信仰中被認為容易附著「不乾淨的東西」,特別是那些形狀特殊或是顏色特別深的石頭,老人家會說這些可能是「好兄弟」暫時休息的地方。
根據我採訪幾位海邊老漁民的說法,整理出幾個要注意的重點:
注意事項 | 原因說明 |
---|---|
避免傍晚後撿拾 | 傳統認為日落後陰氣漸重,容易招惹不好的東西 |
不撿人形石頭 | 形狀像人臉或人體的石頭,被認為可能是亡靈依附的媒介 |
紅色石頭要小心 | 民俗中紅色代表血光,這類石頭常被視為不吉利 |
不帶回家供奉 | 隨意將海邊石頭當擺飾,可能無意間把「好兄弟」請進門 |
我自己有次七月去東北角海岸,當地阿伯就提醒說,看到石頭上有像是被燒過的痕跡或是突然覺得身體不舒服,最好就不要再繼續撿了。他們說這些都是老一輩流傳下來的經驗,雖然年輕人可能覺得迷信,但寧可信其有。特別是在農曆七月,很多海邊的廟宇都會舉辦法會,就是為了安撫那些無主的亡靈,所以這段時間海邊的氣氛確實會比較不一樣。
另外有個有趣的現象是,有些資深潛水教練會發現,七月時海底的能見度常常莫名變差,他們開玩笑說是「好兄弟也要出來活動」。雖然科學上可能是季風或潮汐的關係,但這種時候去海邊,老一輩還是會叮嚀要帶些鹽巴或艾草在身上保平安。
最近好多朋友去郊外踏青都會撿些特別的石頭當紀念,但這些特殊形狀的石頭千萬別亂撿!有些石頭不僅可能觸犯法規,還可能對環境造成破壞,甚至帶回家後會招來不必要的麻煩。今天就來跟大家分享幾種常見但千萬不能隨便帶走的石頭類型,下次看到可要特別注意啦!
首先是最容易被誤撿的「風化紋石」,這種石頭表面有天然形成的特殊紋路,常被當成藝術品。但其實很多風化紋石都屬於地質保護區的範圍,隨意撿拾可能會被開罰單。另外像是「蜂窩石」也很有迷惑性,這種佈滿小孔洞的石頭看起來很可愛,卻是海岸生態系中重要的棲息地,帶走它們等於破壞了小生物的窩。
石頭類型 | 特徵 | 為什麼不能撿 |
---|---|---|
風化紋石 | 表面有天然紋路 | 多屬保護區範圍 |
蜂窩石 | 佈滿小孔洞 | 破壞海岸生態 |
鐵鏽石 | 帶紅褐色斑點 | 可能含重金屬 |
圓潤鵝卵石 | 過於光滑圓潤 | 河床保護作用 |
還有一種要特別小心的「鐵鏽石」,這種帶紅褐色斑點的石頭看起來很特別,但其實可能含有重金屬成分,長期接觸對健康不好。更別說有些石頭是原住民的聖石或祭祀用石,隨便帶走不僅不尊重文化,還可能觸犯《文化資產保存法》。最後提醒大家,連看似無害的「圓潤鵝卵石」也最好別撿,這些石頭在河床中其實擔負著保護河岸的重要功能呢!
記得下次出遊時,看到漂亮石頭先別急著往包包裡塞,多觀察一下周圍有沒有告示牌,或是用手機查查當地規定。如果真的遇到很特別的石頭,拍照留念就好,讓它們繼續留在自然環境中發揮該有的作用吧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