fbpx

12 7 月, 2025

買房最怕遇到的就是房屋地基出問題,這可是整棟建築的命脈啊!今天就來跟大家聊聊地基的種類跟注意事項,畢竟房子要住得安心,地基絕對不能馬虎。

台灣常見的地基類型主要分為這幾種,每種都有適合的土質跟建築類型:

地基類型 適用土質 適合建築高度 施工特點
筏式基礎 軟弱土層 中低樓層 整片鋼筋混凝土板,像竹筏一樣分散重量
獨立基礎 堅硬土層 低樓層 獨立柱腳,成本較低但抗震性稍差
連續基礎 中等土質 中低樓層 沿著牆體連續施作,適合狹長型建築
樁基礎 鬆軟土層 高樓層 打入地下的鋼筋混凝土樁,造價高但穩固

最近南部地震頻傳,很多朋友都在問怎麼檢查自家地基有沒有問題。其實從一些小細節就能看出端倪,比如牆壁出現45度角的裂縫、門窗突然變得很難開關,或是地板明顯傾斜,這些都可能是地基下陷的警訊。特別是住在土壤液化高風險區的朋友更要留意,像台北盆地、高雄部分地區都要特別注意。

說到施工品質,前陣子才有建案因為偷工減料導致地基不穩上新聞。建議大家買房時一定要看建商的信譽,最好能調閱當初的地質鑽探報告。有些建商為了省錢會減少鋼筋用量或是混凝土強度不夠,這種房子住久了真的很危險。我朋友之前買的預售屋就是這樣,交屋後才發現地下室牆壁滲水,後來花了大錢補強才解決。

房屋地基

為什麼台灣老房子地基容易出問題?這些原因你要知道!其實這跟台灣特殊的地理環境和過去的建築習慣有很大關係。老一輩蓋房子時沒想那麼多,加上台灣地震多、雨水豐沛,時間一久問題就慢慢浮現了。今天就來跟大家聊聊幾個關鍵因素,讓你知道為什麼家裡長輩總說「老厝要定期檢查地基」!

首先,台灣早期很多房子都是用「淺基礎」蓋的,就是地基挖得不夠深。以前建築法規沒那麼嚴格,很多人為了省錢省工,地基可能只挖個1-2米就開始蓋了。但台灣土質鬆軟,特別是北部黏土層、南部砂質土,遇到大雨或地震就容易讓房子「走山」。更別說有些老房子根本沒打地基,直接在地面上砌磚牆,這種現在看起來真的超危險。

再來就是台灣的「氣候殺手」組合:颱風+地震。我們整理了一個表格,讓你一目了然:

問題類型 影響方式 常見後果
連續豪雨 土壤含水量飽和、軟化 地基下陷、擋土牆崩塌
強烈地震 土壤液化、基礎結構受損 房屋傾斜、牆面龜裂
颱風侵襲 地下水位上升、沖刷土壤 地基裸露、地下室滲水

另外很多人不知道,台灣老房子還有一個隱形殺手—「鄰損」。早期蓋房子時沒有完善的施工規範,隔壁新建案開挖地下室時,常常會抽地下水導致周邊土壤流失。我阿嬤家就是這樣,隔壁大樓蓋好後,她家牆壁就開始出現裂縫,後來才發現是地基被影響了。這種情況在密集的舊市區特別常見,而且往往要好幾年後問題才會慢慢浮現。

最後要提的是「維護不足」的問題。老房子的排水系統常常年久失修,像是排水管破裂、化糞池滲漏,這些都會慢慢侵蝕地基。更不用說很多老公寓一樓違建加蓋,重量超出原本地基負荷,或是為了停車方便把原本的通風口封死,導致地下室長期潮濕。這些日常小細節累積起來,都是讓地基出問題的幫兇。

買房是人生大事,地基穩不穩直接關係到居住安全。今天就要來分享「買房前如何檢查地基穩不穩?5個實用小技巧」,讓你在看房時能快速判斷房屋結構是否安全,避免買到問題屋。

首先最簡單的方法就是觀察外牆磁磚。如果看到整棟大樓外牆磁磚有明顯的波浪狀起伏,或是磁磚大片脫落,這通常就是地基不穩的警訊。特別是老舊公寓更要仔細看,因為台灣地震多,老房子容易有結構問題。記得繞著建築物走一圈,連後巷都要檢查,有時候問題都藏在看不見的地方。

再來教你用「硬幣測試法」。帶個10元硬幣,在室內地板滾動看看。如果硬幣會自己往某個方向滾動,或是停下來後明顯傾斜,那就表示地板已經有傾斜現象。這個方法超級實用,連房仲都會偷偷用!

下雨天其實是最佳看房時機。雨後特別要檢查地下室和1樓牆面,如果有水漬、壁癌或霉味,很可能就是地基防水層出問題。台灣潮濕多雨,這種問題特別常見,後續修繕費用會很可觀。

這裡幫大家整理幾個重點檢查項目:

檢查項目 正常狀況 異常警訊
外牆磁磚 平整無脫落 波浪狀、大面積脫落
室內地板 水平無傾斜 硬幣滾動、肉眼可見傾斜
門窗開關 開關順暢無卡頓 變形、無法緊閉
牆面裂痕 無裂痕或細小髮絲裂 對角線裂痕、超過0.3mm寬度
地下室 乾燥無異味 潮濕、水漬、壁癌

最後別忘了檢查門窗!地基不穩的房子,門窗通常會變形。試著開關所有門窗,如果發現很難關緊或是有明顯縫隙,就要特別小心。特別是老舊公寓的鋁窗,變形程度最能反映建築物是否下沉。記得連廁所和廚房的門都要測試,這些細節最容易忽略。

房屋地基

地基施工時要注意什麼?師傅不會告訴你的細節,這些眉角可是關係到整棟房子的安全,今天就來跟大家分享幾個容易被忽略的重點。很多人以為地基就是挖個洞灌水泥,其實魔鬼藏在細節裡,從土壤檢測到鋼筋綁紮,每個環節都馬虎不得。

首先要注意的是土壤承載力測試,這個步驟很多師傅會偷懶跳過。台灣地質複雜,北部多火山岩、南部有沖積層,不同土質的承載力差很多。建議一定要請專業技師來做地質鑽探,特別是山坡地或填土區,不然等房子蓋好才發現地基下陷就來不及了。

再來是鋼筋配置的細節,很多老師傅會憑經驗做事,但現在建築法規都有明確規定:

項目 規範要求 常見偷工方式
主筋間距 不得超過15公分 放大到20-25公分
箍筋密度 地震區需加密配置 間距拉大或跳綁
保護層厚度 至少7公分 只做5公分甚至更薄

另外要特別注意混凝土養護,很多工地為了趕進度,澆灌完不到24小時就拆模。其實混凝土要維持濕潤狀態至少7天,強度才能達到標準。夏天施工時更要在表面蓋濕麻布袋,避免水分蒸發太快產生裂縫。還有一個小細節是地基排水,記得要做斜坡讓水往外流,很多師傅會忘記這個步驟,結果雨季時地基泡水,久了就容易出問題。

最後提醒大家,地基施工時鋼筋防鏽處理很重要。台灣氣候潮濕,鋼筋裸露超過兩週就可能開始生鏽。有些師傅會把鋼筋堆在工地好幾個月都不處理,等到要用的時候已經鏽蝕嚴重,這種情況一定要要求更換新料,千萬不能將就使用。

你會在2020年走大運嗎?

超詳細免費2020年生肖運程大分析

免費訂閱即時發給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