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情緒 | 對應五臟 | 過度情緒 | 對治情緒 | 備註 |
|---|---|---|---|---|
| 激怒 | 肝屬木 | 發脾氣 | 悲傷 | 金可以剋木 |
| 恐懼 | 心屬火 | 過度高興 | 驚恐 | 水可以剋火 |
| 喜樂 | 腎主水 | 思慮過度 | 激怒 | 木可以剋土 |
| 悲傷 | 肺主金 | 愛哭沮喪 | 喜樂 | 金主悲,過悲傷肺 |
心屬火:中華傳統醫學中的心與火
在中華傳統醫學中,「心屬火」是重要且基本的理論之一,反映了心與火之間的密切關係。
心屬火的概念
- 心主神志活動:心為藏神之處,主宰思考、意識、情緒等神志活動。
- 心主血脈:心主血脈,管理血液的運行和分佈,負責滋養全身。
- 火性炎上:心屬火,火具有炎上、升騰的特性,與心的神志、血脈活動相呼應。
心火的表現

正常情況下,心火温和而穩定,促進身體機能的運行。然而,當心火過旺或心陰不足時,就會產生以下表現:
| 表現 | 原因 |
|---|---|
| 心悸、失眠 | 心火過旺 |
| 口舌生瘡、牙齦腫痛 | 心火上炎 |
| 煩躁、易怒 | 心火過盛 |
| 盜汗、潮熱 | 心陰不足 |
| 失眠、多夢 | 心火擾神 |
治療心火過旺
治療心火過旺,以下措施有助於降火清心:
- 飲食:忌食辛辣、燥熱食物,多吃涼性食物,如苦瓜、綠豆、百合等。
- 藥物:使用清心降火的中藥,如黃連、梔子、石斛等。
- 針灸:針灸特定穴位,如內關、神門等,有助於調和心火。
- 生活方式:保持心情舒暢,避免過度勞累和熬夜,進行適當的運動。
預防心陰不足
預防心陰不足,以下措施有助於滋陰潤心:
- 飲食:多攝取滋陰潤肺的食物,如銀耳、蓮子、百合等。
- 藥物:使用滋陰補心的中藥,如麥冬、五味子、石斛等。
- 生活方式:養成規律的作息,避免過度熬夜和消耗陰液的活動。
結論
「心屬火」是中華傳統醫學中的重要理論,説明瞭心與火之間的密切關係。心火正常運行對身體機能至關重要,但過旺或不足皆會導致健康問題。通過飲食、藥物、針灸和生活方式的調理,可以有效治療心火過旺和預防心陰不足,維護心神健康。
延伸閲讀…
中醫的五行與五臟,為什麼心會屬於火呢?
本源堂:五行相生相剋養生知識:心屬火、肝屬木、脾屬土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