引言:
歷經滄桑,東北王張作霖的陵寢隱於時光深處,訴説着那段烽火硝煙的過往。今日探訪,不禁令人感慨萬千。
特徵 | 張作霖墓園 |
---|---|
地理位置 | 遼寧省錦州市凌海市石山鎮南驛馬坊村 |
墓園規模 | 簡樸美觀,青磚圍牆環繞 |
甬道 | 青磚甬道,長 64 米,兩側亭台樓閣點綴 |
墓穴 | 兩座水泥圓拱墓穴,一座為張母王太夫人墓,另一座為張作霖與趙氏夫人合葬墓 |
文物保護 | 1984 年列為錦州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|
墓碑 | 花崗巖墓碑,陰刻魏碑體「張作霖墓園」 |
張作霖的陵寢雖不華麗宏偉,卻藴藏着一段英雄末路的悲歌。一代梟雄,終歸塵歸塵,土歸土。


早年投身綠林,憑藉軍功一路高升,最終成為割據一方的大軍閥。張作霖與他的奉軍,曾在近代史中佔據重要地位。
然而,國難當頭,張作霖不肯出賣東北,遂遭日寇暗算,命喪「皇姑屯事件」。遺體暫厝帥府東門,後遷葬於此。
今昔對照,張學良的美國墓地風光無限,而張作霖的陵寢卻荒草雜生。一個風光絢爛,一個蕭瑟蒼涼,令人唏噓不已。
張作霖墓:東北王最後的安息之所
張作霖墓,又稱大帥陵,是中華民國陸軍大元帥兼安國軍總司令張作霖的陵墓,坐落於中國遼寧省瀋陽市皇姑區。
簡介
張作霖墓始建於1928年,由張作霖之子張學良建造,1931年完工。陵墓佔地面積約4萬平方米,由大殿、碑亭、墓冢等建築組成。
歷史
1928年6月4日,張作霖在皇姑屯被日本關東軍炸死。張學良為紀念父親,決定在皇姑屯修建陵墓。陵墓於1931年完工,並於1933年將張作霖靈柩安葬於此。
建築
張作霖墓由大殿、碑亭、墓冢等建築組成。
建築 | 特色 |
---|---|
大殿 | 中國傳統宮殿式建築,正殿供奉張作霖銅像。 |
碑亭 | 八角攢尖頂,碑上刻有「安國軍大元帥張作霖之墓」字樣。 |
墓冢 | 直徑約12米,高約5米,用花崗巖建造。 |
傳奇與爭議
張作霖墓自建成以來,便流傳著許多傳奇與爭議。
傳奇:
- 相傳張作霖墓是按照風水寶地建造的,可以保佑張氏家族。
- 有人稱在墓冢上看到金光,稱之為「龍氣」。
爭議:
- 張作霖墓的建造費用龐大,有人質疑其奢華浪費。
- 1945年,張作霖墓被蘇聯紅軍佔領,墓中寶物被洗劫一空。
現狀
解放後,張作霖墓 được列為瀋陽市文物保護單位。目前,陵墓已修復,成為瀋陽市重要旅遊景點,每年吸引大量遊客前來參觀。
延伸閲讀…
實探張作霖之墓一代梟雄可悲可嘆- 歷史- 網推
張學良的美國墓地和其父張作霖的墓,差別真大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