家人過世後須注意之禁忌
合爐
傳統觀念中,喪期儀式於合爐完成後始結束,合爐時將往生者神主牌位燒毀,並取其香爐灰燼加入祖先香爐,象徵往生者進入祖先牌位,接受後代子孫祭祀。現今習俗多於對年後(過世同日)擇吉日舉行合爐儀式。
對年


對年指往生者過世農曆同日,此日若遇重要節日須提前祭祀,因往生者尚未合爐,無法與祖先共度節日。
百日
自往生者過世日起算100天為百日,期間無特殊禁忌,僅需遵守一般喪事禁忌。
喪期
傳統古禮中子女須守孝三年,現今多於對年後做三年,稱為「假三年」,一生喪期最長不超過對年後,屆時即可恢復正常生活。
習俗禁忌
喪家家屬宜留意以下習俗禁忌:
- 避入寺廟:喪事不淨,避免冒犯神靈。
- 謝客訪友:服喪期間晦氣,避訪他人。
- 紅白事避沖:喪事忌與喜事相衝,服喪期間避免參加他人婚禮。
- 樸素儀態:服喪期間情緒悲傷,穿著素色衣物,不打扮。
- 哀痛不節:逢年過節因親人過世哀傷,簡略慶祝儀式。
- 庇護生靈:喪期間出現昆蟲或動物,不驅趕,因其可能為往生者化現。
- 遮神:出殯前以紅紙遮擋神像與祖先牌位,避免其接觸喪事。
特殊情況
服喪期間遇其他節日或喜喪事:
傳統習俗與現代觀念
在傳統習俗中,家裡有喪事,出殯後的一段期間內,親屬和子女都會暫停娛樂活動和社交活動,以示哀悼。這段期間稱為「守孝」,通常在數個月至數年不等。然而,隨著現代社會觀唸的改變,對於喪事後是否可以出去玩,也不再像過去那樣嚴格。
不同觀點
對於家裡有喪事後是否可以出去玩,有不同的觀點:
觀點 | 理由 |
---|---|
贊成外出玩 | 適度放鬆心情,避免過度哀傷,同時也能轉移注意力。 |
反對外出玩 | 對逝者不敬,會給人一種不重視的感覺。 |
尊重逝者與個人情緒
無論是否外出玩,最重要的還是尊重逝者和個人情緒。如果逝者重視傳統習俗,則可以多考慮守孝期間避免外出娛樂。但如果逝者生前樂觀豁達,或希望親屬不要過度悲傷,則外出玩一點也不失禮。
適度外出建議
如果決定外出玩,建議考慮以下事項:
- 時間點:出殯後若有一段時間的守孝期間,可考慮在此期間盡量避免外出。
- 地點:選擇較安靜或私密的地點,避免參加大型聚會或熱鬧場合。
- 活動:選擇較為適中或有意義的活動,如散步、看電影或參加慈善活動。
注意事項
- 避免過度放縱:適度外出玩可以轉移注意力,但避免過度放縱或沉迷娛樂。
- 適時表達哀悼:即使外出玩,仍然要適時表達對逝者的哀悼,如在心裡默唸或寫下追悼文字。
- 尊重他人看法:不同的人對於喪事後外出遊玩有不同看法,應尊重他人的觀點。
結論
延伸閲讀…
圖我在服喪期我想出去玩- 心情板
搜索結果_死者忌日家裏親人不能出門?
家裡有喪事是否可以出去玩,並無絕對的答案。重要的是尊重逝者和個人的情緒。適度外出玩可以適時轉移注意力和放鬆心情,但避免過度放縱或不尊重逝者。無論是否外出,都應保持適當的哀悼表現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