特徵 | 數量 | 毒性 | 築巢 | 攻擊性 |
---|---|---|---|---|
土蜂(中華大虎頭蜂) | 超過千隻 | 高 | 土穴 | 強 |
中華大虎頭蜂的秋季動態
秋季是中華大虎頭蜂築巢過冬的時節,這時牠們對外來者的入侵特別敏感、暴躁。近日,動保處發現一個重達 20 公斤的中華大虎頭蜂蜂巢,捕蜂專家認為此次事件未造成人命傷亡實屬幸運。
儘管身穿三層防護衣物,捕蜂專家仍被大批土蜂的毒針刺穿,足見其毒性之強。此外,牠們還會噴射毒液,對人類構成極大的威脅。


專家與土蜂博鬥兩個小時,最終化險為夷,再次強調在野外一旦發現蜂羣,切勿貿然靠近。
避免招惹蜂羣的小秘訣
研究顯示,深色衣服容易激發蜂羣的防禦行為,登山時應盡量穿著淺色衣物。此外,應避免使用香氛,因為香氣會吸引蜂類。一旦遭遇蜂羣靠近,切勿揮動,保持冷靜方為上策。
土蜂的生態習性
中華大虎頭蜂,又稱殺人蜂,是世界上體型最大的虎頭蜂,常將巢穴築於土穴中,故稱土蜂。秋季為其繁殖季節,工蜂警戒意識強,攻擊性強。
近期相關新聞
近期其他相關新聞
- 超商祭出抽獎活動,卻因銷售不佳而提早結束,老闆含淚宣佈退款。
- 旅居海外的夫婦返台過年,因生活習慣差異,婚禮計畫生變。
- 中華男籃主力控衞劉錚質疑訓練狀況,並表達對於球隊現況的憂心。
- 孕婦於長榮航班上緊急分娩,機組人員和乘客協助接生。
- 開工日天氣晴朗,但預告週五將有鋒面掠過,北部和東部有降雨機率。
- 命理師提醒「天公生」禁忌,避免在當天做某些事情以招致厄運。
土蜂築巢:生態奇觀與環境指標
引言
土蜂,又稱地蜂或土甲蜂,是一種獨居性昆蟲,築巢於土壤中。牠們的築巢行為展現出非凡的生態適應性和環境敏感性,不僅是自然界的奇觀,也作為環境品質的指標之一。
築巢習性
土蜂通常在春天或初夏開始築巢。牠們會選擇疏鬆、排水良好的土壤,並挖掘一個垂直的巢穴。巢穴深度可達30公分以上,內部分為多個巢房。雌蜂會在每個巢房內產一顆卵,並提供食物(通常為昆蟲幼蟲)給幼蜂。幼蜂孵化後,會在巢穴內化蛹,羽化後再挖開土壤離開。
築巢過程
* 選址與挖掘:雌蜂會尋找合適的築巢地點,並使用強壯的顎部挖掘巢穴。
* 建構巢房:巢穴挖好後,雌蜂會在巢壁上用泥土和唾液建構巢房,每個巢房大小約為1公分。
* 產卵與供食:雌蜂會在每個巢房內產一顆卵,並將昆蟲幼蟲或花蜜放置在巢房內,作為幼蜂的食物。
* 封巢與挖土:產卵完成後,雌蜂會用泥土封住巢穴,防止外敵入侵。幼蜂孵化後,會自行挖開泥土離開巢穴。
種類與分佈
土蜂屬於膜翅目胡蜂科,全球已知超過2000種。牠們廣泛分佈於多種環境中,包括森林、草原、農田和庭園等。一些常見的土蜂種類包括:
種類 | 特徵 |
---|---|
黃腳土蜂 | 體型較小,體長約1公分,全身黑色,腳部黃色 |
黑腰土蜂 | 體型較大,體長可達2.5公分,腹部黑色,胸部亮紅色 |
長腳土蜂 | 體長約2公分,腿部特別長,體色呈黑色或藍黑色 |
長鬚土蜂 | 因具有長鬚而得名,體色通常為金屬綠或藍色 |
生態重要性
土蜂築巢對環境具有多重生態重要性:
- 捕食昆蟲:土蜂是肉食性昆蟲,會獵捕各種危害植物的害蟲(如毛毛蟲、薊馬和蚜蟲),協助調節生態平衡。
- 傳播花粉:一些土蜂種類也會訪問花朵收集花粉,無意間幫助傳播花粉,促進植物繁殖。
- 土壤鬆動:土蜂挖掘巢穴會鬆動土壤,改善土壤通氣性和排水性。
環境指標
土蜂築巢受到土壤品質、植被覆蓋和農藥使用等環境因素影響。因此,土蜂數量和種類的多樣性可以作為以下環境指標:
- 土壤健康:土蜂偏好在疏鬆、有生命的土壤中築巢,大量土蜂出現通常表示良好的土壤健康狀況。
- 環境污染:農藥使用會殺死土蜂和其他昆蟲,導致土蜂數量下降。因此,土蜂數量可反映環境污染的程度。
- 生物多樣性:土蜂築巢依賴於各種昆蟲和植物作為食物來源,因此土蜂種類的多樣性反映了該地區的生物多樣性。
保護措施
保護土蜂築巢對於維持環境健康至關重要。以下措施可以幫助保護土蜂和牠們的巢穴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