fbpx

6 3 月, 2024

與導盲犬相遇時的禮儀

導盲鞍與培訓背心

在公共場合,我們可能會遇到配戴導盲鞍的工作中導盲犬,或是穿著印有培訓中背心的培訓中導盲犬。

四不一問 Play

四不一問

為了尊重並協助視障朋友,我們應遵守四不一問原則:

四不一問

守則 解釋
不餵食 避免分心,影響導盲犬工作
不撫摸 阻礙導盲犬專注
不呼叫 避免分心,造成危險
不拒絕 身心障礙者權益保障法明文規定導盲犬可自由出入公共場所
主動詢問 提供視障朋友適時協助

辨識導盲犬

真正的導盲犬必須持有衞福部核發的證件,且受過專業訓練。

遵守原則

遇到導盲犬時,請配合四不一問原則,避免給導盲犬工作帶來不便,共同創造友善的導盲犬環境。

『四不一問』為台灣法諺,用以強調證據調查之原則。在刑事訴訟中,證據之調查應遵守『四不一問』原則:

原則 説明
不問罪與罰 調查重點在於事實之發現,避免先入為主的觀念影響證據判斷。
不問是非 不應預設立場,主導證據之方向。
不問目的 不應為證明特定結果而影響證據之取捨。
不問原因 僅調查事件之經過,不推究動機或原因。
一問證明 所有證據應具備證明力,避免無關或未經查證之資料。

『四不一問』原則實例

在實際案件中,『四不一問』原則的應用舉例如下:

階段 情形 説明
偵查中 調查證據時 不應詢問證人或當事人對被告之罪責認定。
法庭上 法官訊問證人 不應引導證人作證或暗示證人回答之內容。
評議時 評議證據 不應預設立場,主導證據之重要性或採信度。

『四不一問』原則之重要性

『四不一問』原則確保證據調查之客觀與公正,保障當事人受公平審判之權利:

  • 防止偏見影響證據判斷。
  • 避免偵查、審判人員先入為主,影響案件走向。
  • 維護當事人陳述事實和提出證據之權利。
  • 保障司法公正性,提升判決品質。

結語

『四不一問』原則為刑事訴訟程序中之重要規範,確保證據調查之客觀性和公正性,保障當事人受公平審判之權利,並維持司法公正性。遵守『四不一問』原則,可避免偏見、維護客觀,進而保障司法正義的實現。

延伸閲讀…

如何辨識導盲犬?四不一問是什麼?快點來瞭解!

【惠光小學堂#10】導盲犬的四不一問創造友善社會,缺你不可!

你會在2020年走大運嗎?

超詳細免費2020年生肖運程大分析

免費訂閱即時發給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