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在網路上瘋傳的「問薪無愧梗圖」真的戳中好多上班族的心聲啊!這種用幽默方式表達薪資焦慮的迷因,根本就是現代社畜的日常寫照。大家應該都有過這種經驗吧?每次打開薪資條都覺得自己像在做義工,但看到同事們也在社群上分享同樣的梗圖,突然就覺得不孤單了。
說到這些梗圖的類型,其實可以分成幾種經典款:
類型 | 常見內容 | 適用情境 |
---|---|---|
自嘲型 | 「月薪3萬但活得像30K」 | 發薪日當天使用 |
對比型 | 「面試說團隊像家人vs.實際像孤兒」 | 同事離職潮時 |
幻想型 | 「如果薪水跟工作量成正比」 | 加班到懷疑人生時 |
扎心型 | 「問薪無愧=問了薪水就無顏面對」 | 被問年終獎金時 |
這些梗圖之所以會爆紅,就是因為太貼近台灣職場現況了。特別是科技業和服務業的朋友,根本是把梗圖當成心情日記在發。有人說這是新一代的職場減壓方式,與其跟主管吵架,不如發張梗圖讓大家一起笑一笑。
現在連ChatGPT都能幫忙生成這種梗圖了,只要輸入關鍵字像是「薪水太少」、「加班好累」,AI馬上就能產出一堆讓你哭笑不得的圖片。不過說真的,這些梗圖背後反映的還是大家對職場環境的不滿啦。每次看到新梗圖出現,就知道又有哪個產業在血汗了。
最近FB、IG都被「問薪無愧」梗圖洗版啦!誰在職場上最需要問薪無愧梗圖?上班族的心聲大公開,原來這些族群最有共鳴。每天加班到懷疑人生,打開薪資單卻只能苦笑,這種心情台灣勞工最懂。現在就來看看哪些人最常偷偷存這些梗圖,上班偷看療癒自己~
最需要「問薪無愧」梗圖的職場苦主排行榜
排名 | 職業類型 | 崩潰原因 | 常用梗圖類型 |
---|---|---|---|
1 | 科技業工程師 | 24小時on call換肝指數爆表 | 「我的肝比薪水薄」系列 |
2 | 服務業人員 | 奧客轟炸+業績壓力 | 「顧客是上帝但我想下地獄」 |
3 | 醫療護理人員 | 輪班輪到生理時鐘失蹤 | 「護理師的EKG比薪水平」 |
4 | 行銷企劃 | 改稿改到第18版老闆說用第一版 | 「我的創意被當免洗筷」 |
5 | 行政總務 | 雜事多到像打雜還被當透明人 | 「我是便利貼女孩2.0」 |
這些梗圖會紅不是沒道理,根本是台灣職場的縮影啊!尤其科技業工程師朋友最愛轉發,凌晨三點還在公司debug的時候,看到「年薪百萬=買不起台北廁所」的梗圖,真的是笑著笑著就哭了。服務業的大家則偏愛奧客系列,把不敢對客人說的話都用梗圖發洩出來,按讚數總是特別高。
醫療人員的梗圖更是血淚交織,護理師朋友說最愛那張「值班36小時後的我vs.殭屍」對照圖,完全說出心聲。行銷和行政類的雖然比較少被討論,但那些「預算歸零創意無價」、「影印機是我最好同事」的梗圖,根本是日常寫照。現在連老闆們都開始偷偷存圖,只是不知道他們看完是心有戚戚焉,還是覺得員工在無病呻吟呢?
最近FB、IG上超紅的「問薪無愧」梗圖,根本就是上班族的心聲寫照啊!什麼時候該用問薪無愧梗圖?這些情境超中肯,今天就來分享幾個台灣職場超常見的使用時機,保證讓你邊看邊點頭。
首先當然是遇到慣老闆的時候啦!當主管又開始畫大餅說「公司今年很辛苦,大家共體時艱」,或是開會時突然丟出「這個案子很簡單,你下班前給我」這種要求,這時候不發個問薪無愧梗圖真的對不起自己。特別是月底看到薪資單那一刻,那種「我領這點錢到底為什麼要這麼拚」的感覺,簡直就是為這個梗圖量身打造的。
使用情境 | 適用程度 | 常見反應 |
---|---|---|
被要求加班沒加班費 | ★★★★★ | 同事瘋狂tag你 |
年終獎金少得可憐 | ★★★★☆ | 留言區變抱怨大會 |
主管突然增加工作量 | ★★★★ | 私訊被灌爆 |
再來就是辦公室政治讓人心累的時候。像是明明大家都準時下班,偏偏有人愛演戲裝忙,或是同事整天拍馬屁卻升官比你快,這種時候發個梗圖抒發一下,馬上就會引來一堆苦主共鳴。特別是那種「責任制」的公司文化,早上9點打卡下班時間卻是「看情況」,根本就是問薪無愧的最佳代言人。
最後不得不提的就是面試時遇到的奇葩狀況。人資開頭就問「你對加班有什麼看法?」或是「我們希望找有熱情的人」,但薪水開得比便利商店打工還低,這種時候真的會想直接把梗圖貼在104的對話框裡。更別提那些號稱「福利很好」卻連勞健保都要員工自負的公司,根本就是行走的問薪無愧素材庫。
最近FB、IG瘋狂洗版的「問薪無愧梗圖到底在紅什麼?台灣社畜的共鳴密碼」根本是上班族的集體心聲啊!這些用經典電影台詞改編的職場梗圖,像是「加薪這件事情,要講求緣分」配上《少林足球》三師兄表情,或是「準時下班?我勸你善良」搭配《九品芝麻官》豹頭,完全戳中台灣打工仔的痛點。大家邊笑邊轉發,其實是在用幽默感包裝每天被工作壓榨的無奈。
這些梗圖會爆紅不是沒原因,根本就是台灣職場文化的縮影。看看下面這個表格,就知道為什麼大家這麼有共鳴:
梗圖主題 | 經典改編台詞 | 台灣職場現實 |
---|---|---|
加班文化 | 「錢沒有,命一條」 | 責任制無限加班沒加班費 |
年終獎金 | 「不是錢的問題」 | 永遠比同業少一個零 |
主管畫大餅 | 「明天會更好」 | 入職三年薪資凍漲 |
同事擺爛 | 「我就爛」 | 工作量全推給菜鳥 |
尤其這幾年物價飛漲但薪水不動,這些梗圖就成了社畜們最好的情緒出口。上班族在茶水間偷偷傳梗圖,比直接抱怨主管安全多了,還能找到同溫層互相取暖。更妙的是,有些梗圖還會進化成系列作,像是「面試時vs入職後」對比圖,或是「離職單的100種寫法」,每個都精準打到上班族笑點跟淚點。
年輕一代特別愛用這種方式表達對職場的不滿,畢竟直接抗議可能飯碗不保,但轉發個梗圖總可以吧?而且這些改編台詞通常都超有既視感,像是把《食神》的「爭什麼爭,摻在一起做撒尿牛丸啊」改成「爭什麼爭,通通給我加班啊」,完全就是台灣慣老闆的標準台詞。這種黑色幽默反而讓苦悶的上班日常多了點樂趣,難怪會像病毒一樣瘋狂擴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