學中醫的朋友都知道「八會穴口訣」超級實用,這八個穴位就像是身體的總指揮部,每個都對應不同的臟腑組織。今天就跟大家分享這個超好記的口訣,還有每個穴位的具體位置跟功能,保證看完馬上就能用!
先來看看這八個神奇的穴位分別在哪裡,我用表格整理給大家,這樣一目了然:
穴位名稱 | 對應部位 | 位置 | 主要功能 |
---|---|---|---|
章門穴 | 臟會 | 第11肋游離端下方 | 調理五臟氣機 |
中脘穴 | 腑會 | 肚臍上4寸 | 調理六腑功能 |
膻中穴 | 氣會 | 兩乳頭連線中點 | 調理氣機不暢 |
膈俞穴 | 血會 | 第7胸椎棘突下旁開1.5寸 | 調理血分疾病 |
大杼穴 | 骨會 | 第1胸椎棘突下旁開1.5寸 | 治療骨骼問題 |
陽陵泉 | 筋會 | 腓骨小頭前下方凹陷處 | 緩解筋傷疼痛 |
太淵穴 | 脈會 | 腕掌側橫紋橈側凹陷處 | 調理脈象異常 |
懸鐘穴 | 髓會 | 外踝尖上3寸,腓骨前緣 | 補益腦髓 |
記這些穴位有個超簡單的口訣:「臟章門,腑中脘,氣會膻中血膈俞,骨會大杼筋陽陵,脈太淵髓懸鐘」。我當初學的時候就是靠這個口訣,現在看診都還能脫口而出呢!特別是遇到病人說這裡痛那裡不舒服的時候,馬上就能想到對應的穴位來處理。
說到實際應用,像是胃脹氣的時候按中脘穴真的超有效,我常常教病人自己在家按。還有老人家關節痠痛,陽陵泉就是必按的穴位。這些都是臨床上驗證過的好用穴位,而且自己在家也能輕鬆找到位置。記得按的時候要稍微用點力,感覺到痠脹感才有效果喔!
另外要提醒大家,雖然這些穴位很萬用,但孕婦跟有特殊疾病的人還是要先問過醫生。像我之前有個病人自己亂按膻中穴,結果胸悶更嚴重,後來才發現他是氣胸體質。所以說啊,再好的東西也要用得對時機,中醫最講究的就是辨證論治了。
八會穴口訣是什麼?中醫新手必學的穴位精華
學中醫的朋友一定聽過「八會穴」,但你知道八會穴口訣是什麼嗎?這可是中醫新手一定要掌握的穴位精華喔!八會穴指的是人體八種重要物質或功能的匯聚穴位,每個穴位都對應特定的生理系統,記住這些穴位對於診斷和治療都超實用的啦!
八會穴最早出自《難經》,是中醫理論中特別重要的八個穴位。這些穴位不僅能治療對應組織器官的疾病,還能反映身體狀況,簡直就是身體的警報器!下面就用最簡單的方式帶你認識這些穴位,保證看完就能記住~
穴位名稱 | 對應組織/功能 | 位置 |
---|---|---|
中脘穴 | 腑會 | 肚臍上4寸 |
章門穴 | 臟會 | 第11肋游離端下方 |
膻中穴 | 氣會 | 兩乳頭連線中點 |
膈俞穴 | 血會 | 第7胸椎棘突下旁開1.5寸 |
大杼穴 | 骨會 | 第1胸椎棘突下旁開1.5寸 |
陽陵泉 | 筋會 | 腓骨小頭前下方凹陷處 |
太淵穴 | 脈會 | 腕橫紋橈側動脈搏動處 |
懸鐘穴 | 髓會 | 外踝尖上3寸,腓骨前緣 |
記這些穴位有個超好記的口訣:「腑會中脘臟章門,氣會膻中血膈俞,骨會大杼筋陽陵,脈太淵兮髓懸鐘」。背起來之後,遇到相關症狀就能馬上想到對應穴位,超方便的!比如氣喘胸悶就找膻中穴,筋骨痠痛就找陽陵泉和大杼穴。
這些穴位不僅能針灸,平時自己按摩也很有用。像太淵穴可以改善心悸,膻中穴能緩解胸悶,都是日常保健的好幫手。建議新手可以先從這些穴位開始練習定位,慢慢感受每個穴位的特殊反應,這對培養手感很有幫助喔!
為什麼要背八會穴口訣?老中醫告訴你關鍵原因
每次去中醫診所,總會聽到老師傅嘴裡念念有詞背著「八會穴」口訣,到底為什麼要背這個呢?其實這些穴位就像是身體的快捷鍵,掌握了就能快速找到治療關鍵點。老中醫說,這八個穴位分別對應人體八大系統,從筋骨到臟腑都有專屬的「總開關」,背起來就像拿到一本身體的使用說明書。
八會穴之所以重要,是因為它們能調節全身氣血運行。比如「腑會中脘」專門處理消化問題,「氣會膻中」對胸悶氣短特別有效。臨床上遇到緊急狀況時,老中醫往往先按這些穴位緩解症狀,再慢慢辨證施治。而且這些穴位位置都好記,大多在身體正中線上,平常自己按摩保健也很方便。
穴位名稱 | 對應系統 | 主要功效 |
---|---|---|
腑會中脘 | 六腑 | 調理腸胃消化不良 |
臟會章門 | 五臟 | 改善內臟功能失調 |
筋會陽陵泉 | 筋腱 | 緩解肌肉痠痛抽筋 |
脈會太淵 | 血脈 | 調節心血管問題 |
骨會大杼 | 骨骼 | 強化骨骼治腰背痛 |
髓會絕骨 | 骨髓 | 改善腦部供血不足 |
血會膈俞 | 血液 | 調理貧血瘀血問題 |
氣會膻中 | 氣機 | 舒緩胸悶呼吸不順 |
背這些口訣不是為了考試,而是讓治療更有效率。老中醫看診時,往往一邊把脈一邊就在心裡對照這些穴位,找出問題根源。像我們這種常坐辦公室的,記住「筋會陽陵泉」和「骨會大杼」,下班後按一按就能緩解整天打電腦的肩頸僵硬。而且這些穴位互相配合使用效果更好,比如腸胃不適時同時按「腑會中脘」和「臟會章門」,比單按一個穴位來得有效。
現在很多中醫診所都會把八會穴口訣貼在牆上,就是希望病人也能學起來自我保健。其實這些知識在古代是師徒口耳相傳的秘訣,現在能這麼容易學到真的要珍惜。下次去推拿時,不妨注意看看師傅是不是都在用這些穴位,保證你會對中醫的智慧更有感覺。
八會穴口訣怎麼背?3個小技巧讓你輕鬆記住
學中醫最頭痛的就是記穴位對吧?尤其是「八會穴」這種聽起來就很難背的東西。別擔心!今天分享幾個台灣學生都在用的偷吃步,讓你用生活化的方式把「臟會章門、腑會中脘…」這些口訣牢牢記住。
技巧1:用身體部位聯想記憶
把穴位位置和功能結合起來記超有效!比如「骨會大杼」就在脊椎旁邊,脊椎不就是人體的「大柱子」嗎?這樣一想就忘不掉啦~
穴位名稱 | 聯想口訣 |
---|---|
臟會章門 | 章魚(臟)躲在門後面 |
髓會絕骨 | 骨髓很重要,絕不能骨折 |
技巧2:改編流行歌旋律
把口訣套進《小蘋果》或《學貓叫》的旋律裡,洗澡時邊唱邊記。像「氣會膻中血膈俞」這句,用《告白氣球》的調子唱起來意外順口,試過的同學都說忘不掉!
技巧3:製作隨身小卡
把八會穴整理成手機鎖屏畫面或便利貼,等公車、排隊時偷看幾眼。重點是要用彩色標註:
- 🔴 血會:膈俞(用紅色筆寫)
- 💨 氣會:膻中(畫個小風扇)
這些方法都是台灣中醫系學長姐親測有效的喔!下次考針灸前不用熬夜硬背,用生活化的方式反而記更牢~