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好多朋友都在問「內設怎麼辦」,特別是剛搬新家或想改造舊屋的時候。其實內設這件事情說難不難,說簡單也不簡單,重點是要先搞清楚自己的需求跟預算。今天就來分享幾個實用的小技巧,讓你在規劃內設時不會手忙腳亂。
首先,空間規劃絕對是內設的關鍵。你可以先量好房間尺寸,畫個簡單的平面圖,標註出門窗位置和插座所在。這樣在挑選家具時才不會買到尺寸不合的東西。記得要留出走動的空間,台灣的住宅通常不大,如果塞得太滿反而會讓家裡看起來很壓迫。以下是一些常見家具的建議尺寸:
家具類型 | 建議預留空間 | 適用區域 |
---|---|---|
雙人沙發 | 180-200cm | 客廳 |
單人床 | 120x200cm | 臥室 |
餐桌 | 80x140cm | 餐廳 |
書桌 | 60x120cm | 書房 |
再來就是風格選擇了。現在流行的北歐風、工業風或是無印良品風都很適合台灣的小宅。建議可以先上Pinterest找靈感,把喜歡的圖片存下來,你會慢慢發現自己偏好的色系和材質。記得要考慮到台灣潮濕的氣候,像實木家具雖然好看但容易受潮,可能需要多花點心思保養。
採購家具時不一定要全部買新的,現在很多二手家具店或是FB社團都有品質不錯的二手品,價格可能只要新品的一半。我自己就在「家具漂流木」社團買過一張狀況很好的實木餐桌,省了快一萬塊。另外像IKEA、特力屋這些連鎖店也常有特價活動,可以多比較看看。
最後提醒大家,內設是長期工程,不用急著一次到位。可以先買必需品,住一陣子後再慢慢添購其他東西。這樣你才會更清楚自己的生活習慣和實際需求。像我家就是住半年後才發現需要一個收納櫃來放雜物,這時候再買反而更符合使用情境。
內設是什麼?第一次裝潢必看的新手指南
最近身邊好多朋友都在買房裝潢,常常聽到大家在問「內設到底是什麼?」簡單來說,內設就是室內設計的簡稱啦!不過對第一次裝潢的新手來說,光是聽到水電配置、動線規劃這些專業術語就頭痛。別擔心,這篇就來跟大家聊聊裝潢前一定要知道的基本觀念,讓你少走點冤枉路。
裝潢前最重要的就是搞清楚自己的需求,很多人一開始就被風格照片吸引,結果住進去才發現不實用。建議先列出生活習慣表格,像這樣:
生活需求 | 裝潢重點 | 預算參考 |
---|---|---|
常下廚 | 廚房動線、收納空間 | 中高 |
居家辦公 | 書桌位置、網路配置 | 低中 |
有寵物 | 地板材質、活動區域 | 中 |
收藏嗜好 | 展示櫃設計 | 高 |
記得要跟設計師或工班師傅充分溝通,台灣常見的糾紛都是因為雙方認知落差。比如說「工業風」有人覺得是裸露管線,有人卻想要鐵件裝飾,最好直接找圖片給師傅看最準。現在很多設計公司都有3D模擬服務,花點小錢就能避免完工後才後悔。
材料選擇也是大學問,特別是台灣潮濕的氣候要特別注意。像超耐磨木地板雖然好看,但海島型地板更防潮;系統櫃雖然工期短,但現場木作更能配合特殊房型。建議多跑幾家建材行實際摸摸看,別只看網路上的色卡,實際質感差很多喔!
為什麼我家需要做內設?5個你沒想到的好處
你是不是也覺得家裡怎麼整理都亂亂的,明明空間不小卻總覺得很擁擠?其實很多台灣家庭都有這個困擾,這時候「室內設計」就超級重要啦!不是只有豪宅才需要設計,一般住家做好內設真的差超多,今天就來分享5個你可能沒想過的隱藏好處。
首先最直接的就是空間利用率變超高!專業設計師會幫你把每個角落都用到極致,像我們台灣常見的20-30坪小宅,經過規劃後可以多出好多收納空間。我家原本沙發後面那塊「不知道能幹嘛」的畸零地,設計師做成書櫃+隱藏式儲物間後,瞬間變成超實用區域。
第二個好處是生活動線變超順!台灣很多老房子的廚房和浴室位置都很詭異,煮個飯要穿越整個客廳,洗完澡還要濕答答地走過臥室。重新設計後,這些日常動線都會變得很合理,我朋友家改造後,她說每天至少省下30分鐘走來走去的時間。
改造前問題 | 改造後效果 |
---|---|
收納不足東西亂堆 | 隱藏式收納讓空間更整潔 |
動線混亂效率低 | 符合習慣的動線設計 |
採光不足顯得陰暗 | 巧妙引光讓室內更明亮 |
再來是採光問題一次解決,台灣很多公寓採光都不好,設計師會用鏡面、玻璃隔間或燈光設計來改善。我家原本陰暗的走廊經過設計後,現在白天根本不用開燈,省電又舒服。而且好的燈光設計還能改變整個家的氛圍,晚上回家感覺完全不一樣。
第四個是房屋價值直接提升!你可能不知道,同樣地段和大小的房子,有經過專業設計的可以多賣10-15%。我表哥去年賣房,就因為當初有請設計師規劃,比同社區沒設計的多賣了快200萬,這投資超划算的吧?
最後是生活品質默默升級,從插座位置到家具尺寸,這些細節都會影響日常舒適度。像我家重新設計後,終於不用再為了找插座把沙發搬來搬去,連打掃都變輕鬆了。這些小改變累積起來,真的會讓人更愛待在家裡呢!
最近身邊好多朋友都在裝修新家,最常被問到的問題就是「內設該找誰做?設計師vs統包優缺點比較」。其實兩種選擇各有優缺點,主要還是要看你的預算、時間和對設計的要求程度。今天就來跟大家分享我的經驗談,幫你釐清哪種方式比較適合你。
先說說找設計師的優點吧!設計師通常能提供完整的空間規劃,從風格定位到材質搭配都會幫你考慮得很周到。像我表姊去年裝修就是找設計師,整個過程超省心,設計師連插座要裝在哪裡、收納空間怎麼規劃都幫她想好了。不過相對的費用也會比較高,通常設計費加上工程費,每坪大概要抓6-10萬不等,而且溝通時間會比較長,從討論到完工可能要好幾個月。
至於找統包工程行,最大的優勢就是價格親民很多!我同事去年自己發包給統包,每坪大概只花了3-5萬就搞定了。而且施工速度通常比較快,因為少了設計溝通的環節。但缺點就是你得自己當設計師,要花很多時間研究建材、監工,像我同事那時候幾乎天天跑工地,連假日都在跟師傅確認細節,真的會累死人。
這邊幫大家整理一個簡單的比較表:
項目 | 設計師 | 統包 |
---|---|---|
費用 | 較高 (6-10萬/坪) | 較低 (3-5萬/坪) |
時間 | 較長 (3-6個月) | 較短 (1-3個月) |
專業度 | 高 (整體規劃) | 一般 (按圖施工) |
業主參與度 | 低 (設計師主導) | 高 (需自行決定細節) |
後續服務 | 通常有保固 | 視合約而定 |
如果你是第一次裝修又沒什麼經驗,我會建議至少找設計師做諮詢,就算最後決定找統包,也能先有個專業的規劃方向。像我鄰居就是先花點錢請設計師畫圖,再自己找統包施工,這樣既能省錢又能確保不會裝修完才後悔。不過要提醒的是,現在很多設計師都不接純設計案了,這點要先問清楚喔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