土壤色彩的地理分佈
土壤色調的呈現是由於其所含腐植質和礦物質比例的差異。腐植質影響土壤的深淺色調,而不同礦物質則賦予土壤不同的色彩。
中國土壤呈現廣泛的色彩分佈,展現了國土上的獨特“地表膚色”。在東部,長江、淮河等河流下游,以及鄱陽湖區域,河湖沉積物構成的土壤母質,長期受淹水狀態影響,氧化鐵還原成氧化亞鐵,形成淡褐至灰青色調。


西北地區,受降水量少、蒸發量大的乾旱環境影響,土壤富含碳酸鈣、石膏等白色物質,以及表層可溶鹽分聚集,導致土壤呈現白色或灰色。
西南地區的四川盆地覆蓋著「紫色土」,其色彩源自母質(砂岩或頁巖)的特徵。在貴州和廣西等以石灰岩為主的喀斯特地貌,土壤色調較為淺淡。
社稷壇的五色土
在中華文化中,五色土被賦予吉祥寓意,甚至在社稷壇儀式中扮演重要角色。「社」指土地之神,「稷」指穀物,社稷便是國家命脈。歷代帝王在社稷壇祭祀五穀神與土地神。
北京天安門附近的社稷壇由五色土鋪設而成。最上層方形區域各邊長 15.8 公尺,依序鋪墊著象徵東方的青土,南方的紅土,西方的白土,北方的黑土,以及代表中央的黃土。此一傳統寓意著「普天之下,莫非王土」的統治理念。
土壤顏色的形成原因
土壤的產生源自岩石在風化的作用下形成成土母質,並與環境中空氣、水、動植物等元素交互影響,形成獨特的物質組成與結構。
土壤顏色是土壤特性與內在性質的重要指標,反映了土壤形成過程中發生的物理、化學、生物作用。此外,顏色還能揭示土壤成土母質、氣候、地形、植被和時間等因素之間的關聯性。
土壤顏色分佈的繪製方法
透過綜合衞星遙感、全球定位系統和地理資訊系統等技術,研究人員建構了與環境相關的「數位環境」。氣候、成土母質、地形和植被等資料組成輔助數據。研究團隊進一步建立土壤顏色與數位環境之間的關聯性,成功生成了中國的土壤顏色分佈圖,展現了土壤色彩的地域分異現象。
土壤顏色與環境的關係
土壤顏色與環境條件存在密切的關聯性。降水量高的地區,土壤淋溶作用強,鐵、鋁元素富集,呈現紅色色調。乾旱地區土壤中鹽分高,鎂、鈉等元素影響其顏色,形成白色或灰色色調。植被覆蓋率可影響土壤腐殖質含量,進而影響土壤色調深淺。
結語
土壤作為地球表面一層多孔物質,不僅僅是動植物生長的家園,更是記錄著地球環境變遷和人類文明興衰的歷史卷軸。土壤顏色的分佈反映了中國廣袤國土的地理差異,也承載著古代文明的傳承和對土地的崇尚。
五色土地:大地的色彩饗宴
五色土地,位於台灣屏東縣,是一片令人驚嘆的地質奇觀,擁有獨特的彩色地形。
地質成因
五色土地是由砂岩、頁巖和千枚巖層疊形成的。在漫長的地質年代中,這些巖層受到地殼運動、風化和侵蝕等作用,形成了五彩繽紛的樣貌。
岩石類型 | 顏色 |
---|---|
砂岩 | 紅色 |
頁巖 | 綠色、藍色 |
千枚巖 | 黃色、白色 |
五種顏色土地
五色土地的名稱來自於其呈現出五種不同的顏色,包括:
紅土地
紅色土地由氧化鐵含量高的紅色砂岩組成。
綠土地
綠土地由富含綠泥石的綠色頁巖組成。
藍土地
藍土地由含有多晶石的藍色頁巖組成。
黃土地
黃土地由方解石和硫鐵礦組成的黃色千枚巖組成。
白土地
白土地由高嶺土組成的白色千枚巖組成。
- 大峽谷:一條壯觀的峽谷,展示了各種色彩層疊的地貌。
- 泥漿温泉:一處自然形成的泥漿温泉,富含礦物質。
- 百褶牆:一處具有褶皺紋路的頁巖巖壁,展現出大自然的鬼斧神工。
- 觀光步道:一條全長約1公里的步道,提供遊客近距離欣賞五色土地的機會。
旅遊資訊
- 開放時間:全天開放
- 費用:免費入場
- 建議遊覽時間:1-2小時
- 交通:從屏東市中心搭乘計程車或租借機車前往,車程約30分鐘。
注意事項:
- 請勿破壞地景或採集岩石。
- 夏季時天氣炎熱,請做好防曬措施。
- 泥漿温泉的水温高,請勿靠近或觸摸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