血壓指標之外,更關鍵的「脈壓差」
引言
血壓長久以來是眾所周知的健康隱憂,但近年來,「脈壓差」的研究突顯其更能反映心血管健康狀況。脈壓差的高低,代表著血管硬化的嚴重程度,預測著心血管疾病的罹患風險。
脈壓差的定義
脈壓差 = 收縮壓(上壓) – 舒張壓(下壓)


正常範圍
正常脈壓差應介於 30 至 40 單位之間。當脈壓差超出此範圍,表示血管硬化程度加劇。
脈壓差與心血管健康
* 脈壓差愈高,血管壁彈性愈差,患有心血管疾病、中風、甚至死亡的風險愈大。
* 脈壓差過高的族羣,常合併高血壓、動脈硬化或慢性腎臟病。
* 脈壓差大於 60 單位,表明心血管系統嚴重硬化,大幅提高罹患心血管疾病的機率。
影響脈壓差的因素
* 長期高血壓或動脈硬化導致血管壁彈性下降
* 高血壓造成心肌超負荷,引發心臟擴大或主動脈瓣閉鎖不全
* 甲狀腺功能亢進或嚴重貧血
降低脈壓差的方法
儘管高血壓是造成脈壓差過高的主因之一,但有些食物具有抗氧化功效,有助於改善血管健康,降低脈壓差:
* 茶類:綠茶、烏龍茶等含有抗氧化劑兒茶素,可減少血管氧化損傷。
* 魚類:富含 omega-3 脂肪酸,具有抗發炎和抗血栓作用。
* 海藻:富含纖維素,有助於降低膽固醇。
* 納豆:含有納豆激酶,具有溶解血栓的作用。
* 醋:醋酸可抑制膽固醇合成。
* 冬菇:含有香菇多醣體,具有增強免疫力和抗腫瘤作用。
* 蔬菜:富含維生素和礦物質,有助於維持血管健康。
* 葱類:含有槲皮素,具有抗氧化和抗發炎作用。
結論
脈壓差是一個重要的心血管健康指標,高於正常範圍時,代表著血管硬化嚴重程度增加。透過瞭解脈壓差與心血管疾病的密切關係,我們可以採取預防措施,維持血管健康,降低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。
上壓下壓分別
引言
上壓和下壓是健身中常見的兩種動作,針對不同的肌羣和運動模式,對於提升身體健康和運動表現至關重要。本文將探討上壓下壓的區別,包括肌肉參與度、動作機制、好處和常見運動。
肌肉參與度
動作 | 主要肌羣 | 輔助肌羣 |
---|---|---|
上壓 | 胸大肌、三頭肌 | 三角肌前束、前鋸肌 |
下壓 | 三頭肌、胸大肌 | 肩膀前側、前鋸肌 |
動作機制
上壓:雙手固定於寬度與肩同寬的握把上,將身體向上推至手臂伸直。此動作主要由胸大肌和三頭肌發力,胸大肌負責下半身動作,而三頭肌負責上半段動作。
下壓:雙手固定於窄於肩寬的握把上,將身體向下壓至手臂彎曲。此動作主要由三頭肌發力,協助胸大肌動作。
好處
- 上壓:鍛鍊胸部、手臂和肩膀肌肉,增進上肢力量和推力。
- 下壓:增進三頭肌力量和圍度,改善肩膀關節靈活性,有助於平衡上半身肌肉。
常見運動
動作 | 器材 |
---|---|
槓鈴卧推 | 槓鈴 |
啞鈴飛鳥 | 啞鈴 |
啞鈴上斜推舉 | 啞鈴、斜板 |
史密斯機下壓 | 史密斯機 |
坐姿三頭肌下壓 | 訓練機 |
卧姿三頭肌下壓 | 訓練機 |
結論
上壓和下壓是互補的動作,對於全面上半身發展必不可少。通過瞭解他們的區別,個人可以制定針對性的訓練計畫,針對特定肌肉羣並達到最佳運動目標。
延伸閲讀…
【高血壓成因】上下壓標準值幾多?瞭解症狀及影響
認識高血壓(一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