三陽合病
三陽合病的患者常表現出腹脹、身軀沉重、翻身困難、口舌麻木、面部晦暗、胡言亂語、尿失禁等症狀。


發汗後胡言亂語加劇;瀉下後額頭出汗、手足冰冷。
出汗者,可用白虎湯治療。
白虎湯方
藥材 | 劑量 |
---|---|
知母 | 6 兩 |
石膏 | 1 斤(搗碎) |
甘草(炙) | 2 兩 |
粳米 | 6 合 |
以上四味藥材,加水一斗煮沸,將米煮熟,濾去雜質後取汁。温服一升,每日服用三次。
三陽合病:瘟疫的三位惡棍
三陽合病,是中醫經方家對瘟疫病證的一種分類,指的是太陽、陽明、少陽三經同時被病邪侵襲的證型。三陽合病具有發病急、症狀重、傳播快的特點,古人將其喻為「瘟疫之首」。
病因與病機
三陽合病的病因主要是外感時邪,以感受時毒、疫毒為主。時毒、疫毒具有極強的傳染性和致病性,一旦侵入人體,便會迅速沿著三陽經脈傳播,導致三經氣血失和,臟腑功能受損。
臨牀表現
三陽合病的臨牀表現複雜多變,常見症狀有:
- 發熱:高熱不退,惡寒發熱交替。
- 頭痛:頭痛劇烈,伴有眩暈。
- 口渴:口乾舌燥,喜飲冷水。
- 肌肉痠痛:全身肌肉關節痠痛。
- 噁心嘔吐:噁心嘔吐,不思飲食。
- 大便不通:大便乾結,或溏瀉。
- 小便短赤:小便量少,顏色深。
- 苔黃脈數:舌苔黃膩,脈象數而有力。
證型辨治
根據臨牀表現,三陽合病可分為以下證型:
證型 | 主要症狀 | 治法 |
---|---|---|
太陽陽明合病 | 發熱、頭項強痛、惡寒發熱、口渴、脈浮數 | 解表透熱 |
陽明少陽合病 | 口乾、眩暈、噁心嘔吐、腹痛、脈弦數 | 和解少陽 |
太陽少陽合病 | 發熱、頭痛眩暈、耳聾耳鳴、脈浮緊 | 疏解太陽少陽 |
用藥原則
三陽合病的用藥原則為「三陽並治」,即同時治療太陽、陽明、少陽三經。常用的方劑有:
- 麻黃湯:主治太陽陽明合病,證見發熱惡寒、無汗口渴。
- 葛根芩連湯:主治陽明少陽合病,證見發熱惡寒、口乾舌燥、噁心嘔吐。
- 葛根湯:主治太陽少陽合病,證見發熱頭痛、眩暈耳鳴。
預防措施
由於三陽合病具有很強的傳染性,因此做好預防措施至關重要。主要預防措施包括:
延伸閲讀…
三陽合病_百度百科
三陽合病白虎湯(219) – 傷寒論(宋本)
- 保持衞生:勤洗手、戴口罩。
- 遠離人羣:避免前往人多的地方,尤其是疫情高發區。
- 增強體質:適當運動、保證睡眠、規律飲食。
- 接種疫苗:如有針對瘟疫的疫苗,可接種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