fbpx

23 2 月, 2024

一言興衰,國運之鑰

[“一言興邦,一言喪邦”出自《論語》的子路篇。孔子認為,君王的言行關係國之興衰,不可不慎。然歷代君主,寥寥可數者知曉其中深意。]

一言喪邦 Play

隋煬帝:傲慢自負,一言喪國

一言喪邦

隋煬帝楊廣,天資過人,卻恃才傲物,自認為”生性不喜人勸諫”。羣臣諫言,輒遭誅殺。高穎勸諫收集古樂,煬帝龍顏大怒;蘇威直言徵發丁男,煬帝置若罔聞。宇文弼等極力勸諫,竟被冠以誹謗朝政之罪名,處決。

諫言不絕,忠骨血染

農民起義烈火燃遍,無人敢進真言。趙才勸諫回京,被逮捕下獄;任宗極諫,當朝杖殺;王愛仁勸諫還長安,誅之。梁郡百姓勸諫,亦遭斬首。

一意孤行,身死國滅

隋煬帝死前,仍不解其過,反問:”我有何罪,該當如此?”宇文化及等叛變,勒死隋煬帝於江都宮。隋朝就此滅亡。

君臣之道,謹言慎行

隋煬帝之亡,乃一言喪邦之實例。故君臣之道,須謹言慎行,以”為君難”、”為臣不易”之理念,方能國泰民安、江山永固。反之,”一言興邦”之機,亦須君臣同心協力,摒棄傲慢,虛懷納諫,共創盛世。

事件 人物 勸諫 結果
收集古代音樂 高穎 反對收集末流音樂 拂逆聖意
賞賜突厥 宣耀富裕 勞民傷財
修築長城 蘇威 反對徵發丁男 觸怒龍顏
農民起義 高穎、賀若弼、宇文弼 勸諫止暴 被扣誹謗罪名處死
回京安定 趙才 勸諫回朝撫民 逮捕下獄
勸諫殺伐太重 任宗、王愛仁 當朝杖殺、誅殺 血染朝堂
勸諫回長安 梁郡百姓 遭斬首 民怨沸騰

一言喪邦:言語失控的毀滅性後果

引言:

一言喪邦,指一句不經意的言語或承諾帶來災難性後果,甚至危及國家的存亡。歷史上不乏這樣令人痛心的例子,細數這些「一言喪邦」的悲劇,讓我們引以為戒。

歷史事件:

事件 人物 相關言語 後果
三國·夷陵之戰 劉備 “諸葛亮死後,你等當治白帝城” 蜀漢軍隊全軍覆沒,劉備憂憤成疾而死
戰國·馮驩救趙 趙王 “某所求非於大王,乃於太后耳” 趙國被秦國圍困,瀕臨覆滅
宋朝·北宋皇室口號 北宋皇帝 “祖宗之法不能變” 積貧積弱,最終導致靖康之恥
清朝·奕訢承諾 奕訢 “聯英抗法,保全華夏百年” 導致中國被迫簽訂《中英南京條約》
近代·張作霖關外獨立 張作霖 “奉系與蔣中正誓不兩立” 關東軍發動“九一八事變”,東北淪陷

一言喪邦的成因:

  • 輕率言語:不經思考,出口成章,未考慮後果。
  • 承諾過重:對自身能力和環境形勢估計不足,作出超出能力的承諾。
  • 情緒激動:在激動情緒下,做出不理性的語言或承諾。
  • 無知愚昧:缺乏知識和判斷力,對言語的影響力缺乏認識。

預防一言喪邦:

  • 三思而後行:在發表言語或做出承諾前三思而後行,考慮後果。
  • 量力而行:對自身能力和環境形勢有清醒認識,避免作出超出能力的承諾。
  • 求教他人:在重要場合或做出重承諾前,請教經驗豐富或有智慧的人。
  • 冷靜應對:在情緒激動時,保持冷靜,避免做出不理性的言行。

結論:

一言喪邦,是一句古訓,告誡我們言語的巨大力量。在現代社會,一言喪邦的悲劇仍時有發生。因此,我們必須引以為戒,警惕輕率言語,量力而行,並在言談交往中保持冷靜和理性的思考。唯有如此,才能避免言語失控造成的災難性後果。

延伸閲讀…

一言興邦一言喪邦| 文化漫談

一言喪邦_百度百科

你會在2020年走大運嗎?

超詳細免費2020年生肖運程大分析

免費訂閱即時發給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