身體中的氣結:成因、表現及舒緩方法
什麼是氣結?
氣結,中醫稱之為「筋結」,是身體內氣血不通順、堵塞所造成的節點。從西醫角度看,氣結則被認為是因筋膜緊繃而產生的「激痛點」。


氣結的成因
氣結的形成原因多元,包括肌肉筋膜長期緊繃、氣血不通、飲食失調、外傷等。此外,不良姿勢、生活習慣不佳也會導致肌肉緊繃,形成氣結。
氣結的症狀
氣結會造成痠痛、肌肉僵硬,甚至隆起小丘。常見的氣結位置有肩頸、小腿、背部、頭皮等。
消除氣結的方法
1. 針灸:最快速有效的方式,可鬆解肌肉、調整筋膜張力。
2. 按摩:需施加較大 نیروی,但疼痛感較強,需由專業人士操作。
3. 刮痧:可自行操作,利用刮痧板施壓疏散氣血,緩解疼痛。
4. 運動:伸展、熱敷可促進血液循環,鬆解肌肉。
居家自療法
1. 刮痧:使用刮痧板,在氣結處施壓,由輕到重,直至皮膚微紅。
2. 按摩:用拇指或按揉棒按壓氣結處,由輕到重,持續1-2分鐘。
3. 熱敷:用熱水袋或暖敷包,敷在氣結處,促進血液循環。
針對肩頸氣結的運動
1. 縮下巴:仰頭,慢慢將下巴向後縮。
2. 歪頭:將頭傾斜向左或右,持續10秒後換邊。
3. 低頭:將頭向前低,下巴靠近胸部,維持5秒後抬頭。
4. 轉肩膀:雙手放在肩膀上,畫圈順時針和逆時針旋轉,各20圈。
氣結原因
氣結是中醫的一個概念,指的是氣血凝滯不暢的病理現象。氣結形成的原因有很多,以下整理常見的氣結原因:
氣結原因 | 症狀 | 治療方法 |
---|---|---|
情志因素 | 鬱悶、憤怒、焦慮等情緒 | 調節情緒、疏肝理氣 |
飲食因素 | 暴飲暴食、辛辣刺激 | 清淡飲食、消食化滯 |
生活習慣 | 久坐、勞累、睡眠不足 | 適當運動、保證睡眠 |
外邪入侵 | 風寒、濕熱等外邪 | 辛温解表、祛濕利水 |
痰飲水濕 | 痰多、水腫 | 化痰利水、温補脾腎 |
氣血虛弱 | 氣虛、血虛 | 補氣血、活血通絡 |
經絡阻塞 | 氣血運行不暢 | 針灸、推拿、拔罐 |
臟腑病變 | 肝脾不和、腎虛 | 針對臟腑病變治療 |
其他造成氣結的原因:
- 體質因素:氣虛、血瘀體質容易產生氣結。
- 地域環境:潮濕寒冷、風大乾燥等環境因素可能加重氣結。
- 藥物作用:某些藥物,如抗膽鹼藥物,可抑制氣血運行,導致氣結。
氣結的症狀:
- 胸悶氣短
- 胸痛
- 腹脹
- 便秘
- 月經不調
- 失眠
- 頭痛
治療氣結的方法:
根據氣結的成因和症狀,中醫治療氣結的方法包括:
延伸閲讀…
「打通氣結」甩疾病!2部位一按就痛「氣結」在這裡 – 健康2.0
氣結是什麼?激痛點如何產生?避開5地雷預防肌筋膜症候羣
- 藥物治療:活血化瘀、理氣疏肝的中藥。
- 針灸:疏通經絡、活血止痛。
- 推拿:按摩穴位、緩解肌肉痙攣。
- 拔罐:促進氣血循環、祛濕散寒。